一.取材:组织块小于1立方毫米
二.固定:2.5%戊二醛,磷酸缓冲液配制固定2小时或更长时间。
用0.1M磷酸漂洗液漂洗 15分 三次
1%锇酸固定液固定2-3小时
用0.1M磷酸漂洗液漂洗 15分 三次
三.脱水:50%乙醇15-20分
70%乙醇15-20分
90%乙醇15-20分
90%乙醇 90%丙酮(1:1)15-20分
90%丙酮15-20分
以上在4度冰箱内进行
100%丙酮室温15-20分三次
四.包埋:纯丙酮+包埋液(2:1)室温 3-4小时
纯丙酮+包埋液(1:2)室温 过夜
纯包埋液 37度 2-3小时
五.固化:37度烘箱内 过夜
45度烘箱内 12小时
60度烘箱内 24小时
六.LKB-1型超薄切片机切片 50-60 nm
七.3%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
八.日本电子JEM-1200EX透射电镜观察。拍片
(1)样品必须很薄,最常用的是50nm左右的切片
(2)必须经过固定(戊二醛或者锇酸)包埋(环氧树脂)切片(玻璃刀或者钻石刀)染色(醋酸双氧铀或者柠檬酸铅)等步骤后,要求很好地保持样品的精细结构并且在真空中承受电子束的轰击而不失真
(3)样品内必须有适合的密度差别已得到最大的物象反差。
透射电镜试样制备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
了解透射电镜对试样的要求,熟悉透射电镜试样的制备过程,制备一个合格的透射 电镜试样。
二、薄膜样品的制备
用于透射电镜下观察的试样厚度要求在50-200nm 之间,试样的制备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 从实物或大块样品上切割厚度为0.3-0.5mm 厚的薄片。电火花线切割法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它是用一根往返运动的金属丝作切割工具,以被切割的样品作阳极、金属丝作阴极,两极间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利用其间的火花放电进行切割。电火花切割可切下厚度小于0.5mm 的薄片,切割时损伤层比较浅,可以通过后续的磨制或减薄过程去除。电火花切割只能切割导电样品,对于陶瓷等不导电样品可用金刚石刃内圆切割机切片。
第二步 样品薄片的预减薄。预减薄的方法有两种,即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法是通过手工研磨来完成的,把切割好的薄片一面用粘接剂粘在样品座表面,然后在水砂纸磨盘上进行研磨减薄。应注意把样品平放,不要用力太大,并使它充分冷却。减薄到一定程度时,用溶剂把粘接剂溶化,使样品从样品座上脱落下来,然后用同样方法研磨另一个面直至样品被减薄至规定的厚度。(如果材料较硬,可减薄至70μm 左右;若材料较软,则厚度不能小于100μm 。另一种预先减薄的方法是化学薄化法。这种方法是把切割好的金属薄片放入配制好的化学试剂中 ,使它表面受腐蚀而急需减薄。因为合金中各组成相的腐蚀倾向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减薄时,应注意减薄液的选择。化学减薄的速度很快,因此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化学减薄的最大优点是表面没有机械硬化层,减薄后样品的厚度可以控制在20-50μm 。经化学减薄的样品最终抛光穿孔后,可供观察的薄区面积较大。但是化学减薄时必须事先把薄片表面充分清洗,否则将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第三步 最终减薄 目前效率最高和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双喷电解抛光法,图 为一台双喷式电解抛光装置的示意图。将预先减薄的样品剪成直径为3mm 的圆片, 装入样品夹持器中。进行减薄时,针对样品两个表面的中心部位各有一个电解液喷嘴。从喷嘴中喷出的液柱和阴极相接 ,样品和阳极相接。电解液是通过一个耐酸泵来进行循环的。在两个喷嘴的轴线上还装有一对光导纤维,其中一个光导纤维和光源相接,另一个和光敏元件相接。如果样品经抛光后中心出现小孔,光敏元件输出的电信号就可以将抛光线路的电源切断。用这样的方法制成的薄膜样品,中心孔附近有一个相当大的薄区,可以被电子束穿透,直径3mm 圆片上的周边好似一个厚度较大的刚性支架,因为透射电镜样品座的直径也是3mm ,因此,制备好的样品可直接装入电镜进行观察分析。
对于不导电的陶瓷材料和脆性材料,最终减薄可采用离子减薄法。该法是用离子束在样品的两侧以一定的倾角(5-30)轰击样品,使之减薄。由于陶瓷样品硬度高,耐腐蚀,因此,离子减薄的时间长。对于要求较高的金属薄膜样品,在双喷后再进行一次离子减薄,效果会更好。
参考资料
中华文本库:
透射电镜标本制备方法
由于电镜电子束穿透能力的限制,必须把标本切成厚度小于0.1um以下的薄片才适用,这种薄片称为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
在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中,超薄切片技术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制备技术。超薄切片的制作过程基本上和石蜡切片相似,需要经过取材、固定、脱水、浸透、包埋聚合、切片及染色等步骤。
一 取材的基本要求
组织从生物活体取下以后,如果不立即进行适当处理,会由于细胞内部各种酶的作用,出现细胞自溶现象。此外,还可能由于污染,微生物在组织内繁殖使细胞的微细结构遭受破坏。因此,为了使细胞结构尽可能保持生前状态,必须做到快、小、准、冷:
(1).动作迅速,组织从活体取下后应在最短时间内 (争取在1分钟内) 投入2.5%戊二醛固定液。
(2).所取组织的体积要小,一般不超过1mm×1mm×1mm。也可将组织修成1mm×1mm×2mm大小长条形。因为固定剂的渗透能力较弱,组织块如果太大,块的内部将不能得到良好的固定。
(3).机械损伤要小,解剖器械应锋利,操作宜轻,避免牵拉、挫伤与挤压。
(4).操作最好在低温(0℃~4℃)下进行,以降低酶的活性,防止细胞自溶。
(5).取材部位要准确。
取材方法:将取出的组织放在洁净的蜡版上,滴一滴预冷的固定液,用两片新的、锋利的刀片成“拉锯式”将组织切下并修小,然后用牙签或镊子将组织块移至盛有冷的固定液的小瓶中。如果组织带有较多的血液和组织液,应先用固定液洗几遍,然后再切成小块固定。
关键词:外泌体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