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皮肤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表皮中不同形态的细胞功能有差异)

max2022-12-14健康养生73

本文目录一览:

皮肤结构有哪些介绍及生理功能

皮肤是脸过敏后怎么护理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相信有很多的人对皮肤结构不是很了解吧。以下是由我抗衰单方精油有哪些整理的皮肤结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皮肤结构的介绍

皮肤面积:成人皮肤面积为1.5-2.0平方米,厚度(不包括皮下脂肪层)因部位不同而异,平均2.0-2.2毫米

皮肤节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部分

表皮:屏障作用;

真皮:真皮是皮肤的实质,表皮和真皮共同完成皮肤的功能;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对真皮和表皮起着支撑的作用。

表皮结构: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真皮结构: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与基质组成。

皮肤的附属器官:主要位于真皮层:如毛发,爪甲、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肌肉、淋巴管

表皮和角质化过程:位于最下面的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细胞,新的细胞不断向上推移,依次变成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最后形成角质层(死皮)脱落,这一进程叫做角化或新陈代谢。通常新隔世代谢需要28天时间,称为角化周期。角化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些延长,而颜面部皮肤在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会缩短角化周期。

角质层:能阻止皮肤水分蒸发,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

真皮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互相交错形成网状节构,赋予皮肤弹性和张力

皮肤的生理功能

一、保护作用:具有对机械性刺激,物理性损害、化学性损伤、微生物侵害的防护作用;

二、调节体温:这一功能主要通过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及汗腺的排泄来完成。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汗腺活动增强,使皮肤散热增加;反之,当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汗腺减少或停止排汗以保存能量;

三、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人体通过排泄汗液,不仅排出水分,还排泄人体的代谢废物,所以有人把皮肤比喻为人体的第二肾脏;

四、渗透和吸收作用:外界物质可以通过表皮而被真皮吸收,影响全身,如化妆品的活性物和药物经皮肤吸收,可发挥营养或治疗的作用,但如果用了对皮肤有害的激素或铅、汞等经皮肤吸收就会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

皮肤结构的附属器官

1.汗腺

(1)小汗腺:即一般所说的汗腺。位于皮下组织的真皮网状层。除唇部、龟头、包皮内面和阴蒂外,分布全身。而以掌、跖、腋窝、腹股沟等处较多。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调节体温。

(2)大汗腺:主要位于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后分泌旺盛,其分泌物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臭味,是臭汗症的原因之一。

2.皮脂腺:位于真皮内,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以头皮、面部、胸部、肩胛间和阴阜等处较多。唇部、乳头、龟头、小阴唇等处的皮脂腺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其余开口于毛囊上1/3处。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干燥,青春期以后分泌旺盛。

(1)皮脂腺的分布:除掌部外几乎遍及全身,所以到冬季,手部皮肤会特别干燥,需要护手霜的特别护理。皮脂腺在眼周分布也很少,所以眼部也需要特别颐养,更何况,眼部周围的皮肤极薄,很容易产生细纹。(2)酸性皮脂膜的形成: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会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膜,这层膜呈弱酸性,对皮肤来说是天然的面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为什么油性肤质的人较干性肤质的人不容易衰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3)皮脂膜的抗菌作用:弱酸性膜(PH5.2左右)可抑制皮肤上的微生物生长。正常皮肤上常寄生各种细菌等微生物,但不致病。依靠机体的抵抗力及皮肤的完整结构和酸性膜等因素来维持。当这些因素破坏时,细菌等微生物可侵入机体致病。所以,在我们给皮肤做完清洁工作之后,要使用爽肤水的目的就是要恢复皮肤的PH值,让它保持在一个弱酸性的状态。(4)酸性皮脂膜防止水份流失:皮脂膜有锁住水份的作用,不使皮肤中水份流失到空气中。而对于皮脂膜不完整的干皮肤来说,要特别给它补充一些油脂,比如晚霜等。

3.毛发:分长毛、短毛、毫毛三种。毛发在皮肤表面以上的部分称为毛干,在毛囊内部分称为毛根,毛根下段膨大的部分称为毛球,突入毛球底部的部分称为毛乳头。毛乳头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以维持毛发的营养和生成,如发生萎缩,则发生毛发脱落。毛发呈周期性地生长与休止,但全部毛发并不处在同一周期,故人体的头发是随时脱落和生长的。不同类型毛发的周期长短不一,头发的生长期约为5~7年,接着进入退行期,约为2~4周,再进入休止期,约为数个月,最后毛发脱落。此后再过度到新的生长期,长出新发。故平时洗头或梳发时,发现有少量头发脱落,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4.指(趾)甲:指甲,是人和猿猴类指(趾) 端背面扁平的甲状结构,属于结缔组织。为爪的变形,又称扁爪,其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与爪同源,爪跖退缩,爪板形成长方形薄片,是指(趾)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起保护指(趾)端作用。人和灵长目猿猴亚目的种类均有指甲。原猴亚目有些种类没有指甲,有些种类仅部分指(趾)端有指甲,如蜂猴(懒猴)第2趾为爪,其余为指甲,而指猴仅第1指(趾)有指甲,其余指(趾)端均为爪。犀牛角和指甲的主要成分都是角蛋白。

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1.血管:表皮无血管。真皮层及以下有。动脉进入皮下组织后分支,上行至皮下组织与真皮交界处形成深部血管网,给毛乳头、汗腺、神经和肌肉供给营养。

2.淋巴管:起于真皮乳头层内的毛细淋巴管盲端,沿血管走行,在浅部和深部血管网处形成淋巴管网,逐渐汇合成较粗的淋巴管,流入所属的淋巴结。淋巴管是辅助循环系统,可阻止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

猜你喜欢:

1. 电脑的组成的图文详解

2. 钢结构公司简介范文

3. 什么是干细胞美容

4. 电脑主板各部件详细图解

5. 结构化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敏捷护肤之道-皮肤结构与功能

        了解皮肤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皮肤结构,皮肤由外及内分为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由于皮肤特性几乎所有的护肤品涂抹只能在表皮发挥作用,因此表皮层结构需要熟悉为正确护肤提供理论支持。 表皮层由外及内分别是皮脂膜、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

        皮脂膜是汗腺分泌的汗水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以及角质层间隙的天然保湿因子们共同结合乳化而形成的。这是一层亲水同时也亲油的乳化膜因此具有水油共融的特性,对内可以强力保湿,对外可以阻隔外部环境刺激,其弱酸性(ph值4.7 ~ 5.5)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性,是皮肤最外层的保护屏障。(皮肤只有皮脂膜呈弱酸性其他头发的日常保养与护理则是碱性)皮肤的酸性环境的特性为皮肤上的微生物群系提供了良好的气候与舒适的栖息地,维持这种环境也是护肤的重要环节之一。

        角质层主要由 10 至2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已经死亡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只有保鲜膜的厚度非常柔软。角质层类似砖墙结构,砖指死掉的角质细胞含有丰富的角蛋白,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吸收水份使皮肤保持湿润;水泥则主要有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神经酰胺、游离氨基酸、多肽类物质、尿素等等,它们有结合水的能力是天然的保湿因子。它们都是可以在细胞之间自由流动的,所以这些能够流动的液体越多,皮肤越「水嫩」,而中间填充的细胞越多皮肤越饱满。皮脂膜和角质层构成皮肤的保护屏障,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在所有护肤措施上享有绝对优先权,在它受损时也应及时修复。

    角质层细胞老化、死亡的角质细胞而剥落到新生的角质细胞角化生成一般需要14天(受年龄,新陈代谢水平、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常屏障的修复最少需要2周以上。 另外层是皮肤吸收外界物质的主要部位,由于角质层间隙以脂质为主,所以角质层主要吸收的是脂溶性物质。

        颗粒层是有2~3层从有棘层迁移过来的角质细胞组成,当这些角质细胞失去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并往上移行后,最终形成角质层。颗粒细胞包含透明角质颗粒,透明角质颗粒含有丰富的富含组氨酸、半胱氨酸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将角蛋白纤维结合起来形成角蛋白纤维束,同时产生富含脂质的层状体,它们会被分泌出来形成疏水性的磷脂质层以防水分流失。有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的作用依然是皮肤抵御外界侵袭的重要结构。颗粒层里有两种重要的结构:一是障壁层,即颗粒层近角质层部分,死亡细胞破裂分解并形成膜样结构的物质,形成天然障壁,常温下呈封闭状态(防止水份流失和细菌感染),遇高温时(如蒸脸、热敷等)会产生裂隙而易吸收营养物质;二是晶样物质,即颗粒层细胞内的晶状颗粒,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但易受到阳光暴晒的损害而失去功能。

        颗粒细胞约需14天向上移行演变成透明层和角质层而脱落。颗粒细胞的细胞膜是脂质结构,水溶性物质不能通过,只有脂溶性物质才能选择性透过(植物油脂如橄榄油可通过而矿物油合成油脂则无法通过)。所以,颗粒层能起到防止水份渗入到表皮内和防止表皮内水份向外流失的作用,使表皮内外水份保持平衡。

        也叫棘细胞层呈刺状突起相互连接的分布,是由活的细胞组成具有新陈代谢,可参与表皮的损伤修复,还具有一定的吸收紫外线(UVA)作用。起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富含大量水份和营养成份,具有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维持表皮层皮肤弹性。

        基底层有两种主要的细胞,即新生表皮细胞(基底母细胞)和黑色素母细胞。基底层制造出的新生细胞,不断向上推送,最后到达角质层,成为新生角化细胞,新生角质细胞经过14天左右变成老化、死亡的角质细胞而剥落,细胞的生成过程约为19天,角化过程加上角质剥落过程约28天,共为47天,这个过程称为表皮新陈代谢。 一般女性25-28岁,皮肤的新陈代谢最为活跃,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到30-70岁,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约降低50%,其修复创伤的能力也减弱。基底层的黑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黑色素细胞在基底层中约占10%左右。

        皮肤垂直切片中所见表皮各层细胞的形态特点,是表皮更新过程的反映。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活跃。一部分新生的细胞开始分化,在向浅层移动的同时渐合成角蛋白。细胞经历棘细胞、颗粒层细胞的变化,移入角质层并渐脱落。基底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角化层细胞脱落平衡,以保持表皮的正常结构。 在护肤领域引起研发人员重视的是,近年来逐渐高发的皮肤敏感案例中,朗格汉斯细胞所呈现的作用收到关注。

             真皮中同护肤相关的主要结构是毛囊及其周围附属结构,脸部除嘴唇外都密布着细小的毛发(医学上称这种细小的体毛为毳毛),毳毛的根部深达真皮层,同样也在真皮层的还有皮脂腺,这些腺体同毳毛共用同一个毛孔,油脂沿着毛孔排出。皮肤的干细胞同样也分布在毛孔中,构成自我修复的重要后备力量。 另外一个重要的腺体是汗腺,它独立开口在皮肤表面。汗腺和皮脂腺最大的区别在于分泌形式不同,汗腺的细胞通过努力的搬运,将汗液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的通道中,而皮脂腺细胞则是不停的喝油变胖,直到把自己撑爆。所以汗液中并没有细胞残骸,而皮脂腺分泌物中则包含细胞残骸。 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呈网状分布,非常坚韧,让皮肤可以承受比较大里的牵拉,有一部分特殊的胶原结构很像弹簧,也被称为弹力纤维,负责让皮肤维持良好的弹性回缩。同时真皮层中含有大量的透明质酸胶冻,胶原纤维就是浸泡在这些胶冻里面才能被有效的合成,而合成胶原纤维的细胞同时也可以调节透明质酸的含量,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生物代谢过程。

          邻近表皮,含有细小圆锥状的突出物,称为乳突,有些乳突内含有神经末梢,有些则含丰富的环状微细血管。

作用: 负责表皮的养分。

          邻近皮下组织,约占真皮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也是真皮中最紧密的纤维丛,主要为胶原纤维,但也混合些许网状纤维与弹力纤维。

        是真皮结缔组织中最为丰富的成分,约占95%,集合组成束状。胶原纤维被认为与皮肤老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真皮有形成分。

          在网状层下部较多,多盘绕在胶原纤维束下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弹性纤维主要与皮肤弹性关系密切。

          可以看作是新生的未成熟的纤细的胶原纤维。它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

        为一种无定型、均匀的胶样物质,充满于胶原纤维和胶原束之间的间隙内。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正常真皮内基质主要含非硫酸盐酸性黏多糖,如称透明质酸(玻尿酸)。在正常皮肤中含量虽然很少,但由于其可以吸收是其1000倍的水,所以在皮肤抗皱抗老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真皮中含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等。 成纤维细胞 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同时在皮肤组织深层损伤后是主要的组织修复细胞; 组织细胞, 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的能力,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1、汗腺:汗腺具有分泌汗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

2、皮脂腺:位于真皮内,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但在眼周分布很少。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干燥,青春期以后分泌旺盛。

3、血管:动脉进入皮下组织后分支,上行至皮下组织与真皮交界处形成深部血管网,给毛乳头、汗腺、神经和肌肉供给营养。

4、淋巴管:淋巴管是辅助循环系统,可阻止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是我们人体的最大器官,没有之一,皮肤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护身体以及维护我们机体的环境稳定,皮肤会跟外部直接接触。皮肤最外层为表皮层,下面是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1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一般厚度为0.035-0.15mm,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特点,将表皮由外到内依次分为5层,即角质层、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掌)、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基底层借助基膜与真皮连接(如图2)。

1、基底层

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底层,仅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的基底细胞,约10-14 μm大小,核大且深染,通常排列整齐呈栅栏状,其长轴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交界线垂直。

基底层和棘层又被称为生发层,此层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其分裂比较活跃,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并向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自我修复、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有关。

基底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新生的细胞有一个被挤向上方,经棘层、颗粒层最后形成角质细胞失去生命活力而逐渐脱落。由基底层移动至颗粒层最上层,再移至角质层上部,称为表皮通过时间,约28-56天,而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13-19天,因此表皮的更新时间为41-75天。

2、棘层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大,有许多棘状突起,细胞核呈圆形,细胞间桥明显而且呈棘刺状,故称为棘细胞。最底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越向表层推移,细胞形态越扁平。

棘细胞及颗粒层细胞内含卵圆形双层膜包被的板层状颗粒,称为Odland小体,也称板层颗粒、板层小体等。板层颗粒首先出现在棘层,是由磷脂、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构成的脂质混合物,随着表皮的分化,磷脂减少,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增多。

当颗粒层顶层细胞向角质细胞转化时,板层颗粒通过胞吐将脂质内容物释放到角质层的细胞间隙,及形成细胞间脂质。

3、颗粒层

颗粒层由1-3层扁平或梭形的`细胞构成,位于棘层上方,其细胞浆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愈近角质层,颗粒越大,数量越多。透明角质颗粒主要是由电子致密蛋白质、前细丝、角蛋白中间细丝组成。

正常皮肤颗粒层与角质层的厚度成正比,在角质层薄的部位仅1-3层,而在角质层厚的部位,如掌趾,颗粒层则多达10层。

4、透明层

透明层由2-3层扁平、无核的细胞构成,只存在于手掌和足趾的厚表皮。光镜下,此层的细胞易被伊红着色,胞质呈均质状,并有强折光性,故名透明层。电镜下,尚可辨认细胞的形状和轮廓,细胞核和细胞器已经退化,细胞质内充满角蛋白丝,其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相似,有防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5、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5-15层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的角质细胞及细胞间脂质构成。20世纪70年代,Peter Elias教授形象的将角质层的结构称之为“砖墙结构”。

角质层与皮肤锁水关系最为密切,正常情况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为10%-20%,如果低于10%皮肤就会干燥哦、脱屑;正常情况下,角质层保持经表皮水分流失量为2-5g/(h·cm),当角质层受到破坏时,经表皮水分流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会增加。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2

表皮层分为五层,其功效是可以阻隔外界的一切灰尘和污染,保护皮下组织不被损坏。加强和巩固皮下组织和自身的细胞

表皮层分为五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

1、角质层是皮肤的最表面的皮层,由几层到几十层扁平无核角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的角蛋白,对酸、碱,摩擦等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角质层往往是在一段时间或是在洗漱搓揉时产生的皮屑,也是用来阻隔外界的一切灰尘和污染。

2、透明层在角质层下面,颗粒层的浅面,由2-3层无核的扁平细胞组成。胞质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质,它由颗粒层细胞的透明角质颗粒变性而成,仅存在于手掌与脚掌。

3、处于第三层面的是颗粒层,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质颗粒。普通染色呈强嗜碱性,胞核较小,染色较淡。 粘多糖、磷脂类等内容物不断从膜被颗粒排出,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细胞间质的一部分,使表层细胞间的结合力更牢固,并能阻止外物侵入。

4、棘层和基底层的细胞是同一个,只不过形状稍不同,而基底层是在表皮层的最深一层,与深层的真皮相连,与棘层的许多线状的纤维之间,很多带着营养成份的液体充塞、流动着。基底层通过分裂复制然后经过其它层,也就成就了其它表皮成分的来源。

表皮层的结构和功能3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组织,主要由角朊细胞组成,根据角朊细胞的形态,又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五个层次。

①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部分,由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分化演变而来,重叠形成比较坚韧有弹性结构的板层结构。角质层细胞内充满了角质白纤维,角蛋白吸水能力很强,角质层不仅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发,还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得一定量的水。角质层细胞一般脂肪含量约为7%,水分15%-25%,使皮肤保持柔润。

如果水分降至10%以下,皮肤就会干燥发皱,产生肉眼可见的裂纹甚至鳞片。角质层是皮肤最重要的保障,能耐受一定的物理性、机械性及化学性伤害,并能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线,对内部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②透明层

透明层稍有细胞结构,但界限不明显,无核、无色透明(撕去脚的角质层后,看到红色的就是透明层,血管亦能看到)。透明层在手掌和足部的表皮比较明显。透明层含有角质蛋白和磷脂类物质,能防止水及电解质透过皮肤,起到生理屏障作用。

③颗粒层

由2-4层扁平、纺锤形或菱形的细胞构成。颗粒层是表皮内层细胞向表皮角质层过渡的细胞层,因含有角质透明蛋白会产生脂肪,能抑制体内的水分流失,也可防止外界的水分渗入体内,对储存水分有重要的影响,通常含水量保持在10%-20%。

④棘层

棘层是由5-10层多角形、有棘突的细胞组成,也称棘细胞层。棘细胞之间由间桥链接,间桥间有淋巴液通过,以供给细胞营养。它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下面的棘细胞具有分裂功能,参与创伤的修复,有助于头发和指甲的生长,同时吸收淋巴液中的营养成分,供给基底层养分,协助基底层细胞的分裂。

⑤基底层

基底层又名生发层,有基底细胞核树枝状细胞构成,是表皮的最内一层,与真皮波浪式相接。

基底细胞是一层栅形排列的圆柱状细胞,有很强的分裂、繁殖能力,它可不断向上移行,生长并演变成表皮各层细胞,最后变成角质层的死亡细胞脱落,整个角质变化过程需1-2个月。

树枝状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这种细胞来源于骨骼,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内,具有免疫作用;默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细胞之间,具有感觉作用;每10个基底细胞中有一个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含有酪氨酸酶,能产生黑色素颗粒,黑色素的数目与大小决定皮肤颜色的差异,同时可吸收、阻挡紫外线,起保护作用,若黑色素颗粒代谢不良,会导致色素沉淀产生色斑。

高中生物

1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进行分裂了,故没有细胞周期,而低度分化的细胞还有。

2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内细胞层分化成组织,器官。

3全能性指的是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你说的是对的,但是由于现在的技术尚不够成熟,所以并不是每一次试验都会成功,成功的几率很小,而且还会引发道德和法律问题,所以现在严禁克隆人

注: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所以受精卵全能性最高

表皮分为哪5层及功能

表皮分为哪5层及功能

表皮分为哪5层及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而我们的皮肤表层对我们人体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对于护肤的知识还是需要了解,养成护肤保养的习惯和注意事项。以下分享表皮分为哪5层及功能。

表皮分为哪5层及功能1

表皮层又可分为五层:

1、基底层:即基底细胞层,是表皮的最底层。基底层是表皮中分裂增生能力最强的一层细胞,每天30%~5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分裂周期约为19天,产生的新细胞向上推移进入棘层,所以基底层也称为生发层。基底层增生的细胞向表皮层不断推移,逐渐分化为其他各层。在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中,基底层细胞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

2、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层细胞组成,也有分裂增生能力,但仅限于深层接近基底层的细胞。棘层深部细胞呈多边形,愈向浅层愈扁平。

3、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浅部,常见于掌、跖表皮内,细胞厚度可达10层。由于它在正常表皮细胞和死亡角化细胞之间过渡,因此也称为过渡带。颗粒层上部细胞内的“膜被颗粒”向细胞间隙释放磷脂类物质,使邻近细胞间不易分离,成为防水屏障,使体表水不易渗入,也阻止体内水外渗。

4、透明层:是角质层前期,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无胞核,仅见于手掌和脚底的表皮。HE染色呈嗜酸性,切片上呈波形带状弯曲,有强折光性,故名透明层。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在静电上,颗粒细胞层为荷阴电荷带,透明层为荷阳电荷带,构成表皮的重要防御屏障。

5、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多层角质细胞和角层脂质组成。角质层主要由 5 至1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而掌跖部可达40-50层。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基底层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此层由于皮脂膜的形成,可防止水分流失。角质层正常含水量为20%—25%,皮肤干时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会干燥、脱屑,低于5%出现红、肿、热、痛、痒。

扩展资料: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组成角质层,脱落后就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不断分裂,能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生发层有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线损伤内部组织。表皮属复层扁平上皮,真皮则是致密结缔组织,有许多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故有弹性和韧性。

真皮比表皮厚,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皮肤下面有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脂肪细胞。皮肤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许多附属物。

表皮分为哪5层及功能2

皮肤分为哪几层

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其中表皮分为五大层,也就是皮肤的最外层表皮下的五层形态不同的细胞,表皮可以保护皮肤不受细菌感染。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分别为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以及角质层。

而真皮从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肤五层每层的作用

1、角质层

位于皮肤最外层,人体天然的保护屏障,具有免疫的作用,还能吸收水分、保持皮肤滋润不干燥。

2、透明层

控制水分、防止水分流失。

3、颗粒层

抵挡外界有害物侵入皮肤,还能过滤紫外线、防止皮肤长斑。

4、有棘层

增殖新细胞。

5、基底层

连接表皮层和真皮层,作用是产生新细胞。它包括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

基底细胞分裂活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往浅层推移,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颗粒,黑色素颗粒能吸收紫外线,避免深层组织受到紫外线辐射的损害。

你对于皮肤的结构明白了吗?皮肤的每一皮层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若是哪部分损伤,那皮肤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日常的补水保湿和防晒工作都不能忽略。

表皮分为哪5层及功能3

皮肤5大层每层的作用

我们每一个人的皮肤肤质尽管不一样,可是皮肤的结构是一样的,一般人的皮肤是由外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织等三个构造构成的`,因此皮肤角质层的维护很重要。

皮肤有几层

各层的功效表皮层是第一层,它能够抵御外地人病菌侵入,维护皮肤。角质层薄是第二层,它是一种天然屏障,还承担保湿补水。颗粒层是第三层消化吸收水份保持皮肤莹润。有棘层是第四层推动基础代谢。真皮层是最终一层,缝隙连接表皮和真皮层。

皮肤各层的功效是啥

1、真皮层:坐落于外皮的最深层次,借基膜与深层次的真皮相接。真皮层是一层矮柱型鳞状上皮细胞。体细胞较小、排序齐整,核呈椭圆状胞质中常会带有色素颗粒物。矮柱型鳞状上皮细胞中间有黑素细胞。黑素细胞略正圆形,有网状结构凸起,胞核较小,能造成色素颗粒物。色素颗粒物的是多少与皮肤的颜色的浓淡相关。

色素颗粒物可以消化吸收紫外光,使深层次组织免遭紫外线辐射的危害。真皮层的细胞分裂较为活跃性,持续造成新体细胞并向浅部变化,以补充衰退、掉下来的角质层体细胞。

2、棘层:坐落于真皮层的浅面,由4-10层不规则图形细胞组成,体细胞很大,由很多棘状凸起,胞核正圆形。

3、颗粒层:坐落于棘层的浅面,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质中有大小不一的全透明角质层颗粒物。一般上色呈强嗜偏碱,胞核较小,上色偏淡。

4、透明层:坐落于颗粒层的浅面,由2-3层无籽的平扁细胞组成。胞质中带有嗜酸性全透明角质层,它由颗粒层体细胞的全透明角质层颗粒物转性而成。

5、角质层薄:坐落于外皮的最浅部,由多层到几十层平扁无籽角质层细胞组成,细胞核内填满嗜酸性的角质蛋白,对酸、碱,磨擦等要素有极强的抵抗能力。角质层薄的表层体细胞常呈小块掉下来,产生白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