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手三里的位置及功效(人体经络图解大全 十二经脉走向)

max2023-03-06健康养生90

本文目录一览:

穴位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都你有哪些了解?

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而中医又是养生中的其中一种。有时候我干细胞回输治疗卵巢早衰后多久复查们会通过按摩穴位锻炼我们的身体,那么你知道手臂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穴位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都你有哪些了解?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不管是生活或者是工作上的压力也有所增加。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水平要比以前好很多,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因为生活或者是工作上的压力过大,而导致患上抑郁症或者是失去生命。因此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身体。提起养生,不得不说的就是中医了,中医的养生之道自古以来就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特别是对于按摩或者是针灸穴位。

二、穴位的准确位置与作用,都你有哪些了解?

当你将手臂弯曲的时候会形成一个弧度,形成90度的时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曲池穴。对于患有风湿的人可以经常按压这个位置,因为它可以起到祛湿的效果。如果你是患有高血压,想要通过拔罐来缓解的话,也是可以在手臂上这个位置来拔罐的,它还可以促进我们血液的流通。2、手臂上有一个穴位叫做手三里,它位于我们前臂的侧位,也就是在曲池穴的后面2寸的位置。这个位置对于牙齿疼痛的人来具有缓解的效果。经常熬夜上火的人也是可以按压这个穴位的,可以起到降火的效果。如果你是在拔罐的话,还可以保护我们的脾胃健康。

在了解上手臂上的穴位和作用之后,你可以尝试和拔罐搭配在一起。按压穴位和拔罐结合之后,它的治疗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不过建议大家还是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其安全性会比较可靠。

手三里穴,疏经通络,消肿止痛

手三里穴,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为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称为手三里。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处,故名。

功能作用:

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此穴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且脉气较深,针刺此穴针感很强;其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强,故可治疗手阳明经的各种疾患;由于此穴通泻的作用强,具有清泻阳明经郁热、化痰散结的作用,可治疗面颊肿痛、齿痛失音、瘰疬等;此穴通过调理大肠经气而具有清肠利腑的作用,可治疗腹胀、肠鸣、泄泻等肠腑气机紊乱之疾患。

主治疾病:

1.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2.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3.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口腔炎;

4.其它: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穴位配伍:

齿痛:手三里、阳溪、悬颅。

喉痹:手三里、温溜、曲池、中渚、丰隆。

肩背疼痛:手三里、肩髃、天井、曲池、阳谷。

妊娠水肿:手三里、足三里、肾俞、脾俞、胃俞、悬钟、气海、交信、三阴交、阴陵泉、关元。

保健养生:

手三里可以治疗腰膝痛,尤其是慢性腰肌劳损,经常揉揉手三里就会好转。

手三里是强壮穴,平时可用拇指揉,每次1~3分钟,也可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钟,能显著增强免疫力。

手三里的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健脾助运、通筋活络

手三里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穴”,此穴五行属性为“土”,而大肠经的五行属性也为“土”,因“土”生“金”,常揉此穴,可以对肺起到一定的保养作用,本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多用于治疗肩臂疼痛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手三里的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吧!

手三里的位置: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肘横纹下2寸,先取阳溪穴与曲池穴,在曲池向阳溪方向量取2寸即为手三里穴。

手三里的按摩方法:

1.前臂稍屈曲,用对侧拇指腹按于手三里穴,由轻而重掐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配伍肩井穴,以拇指指腹点揉穴位3-5分钟,指压时应垂直穴位皮肤用力按压,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或出现沿经脉线向病灶方向循经感传为度。

按摩手三里的作用:

1、缓解手部不适

任何情况下出现手臂麻木,疼痛或者其他不舒服,都可以通过按揉手三里来缓解不适。

2、 治疗腰腿痛

手三里对因“肠腹时寒”引发的腰痛有很好疗效,而且手三里穴不仅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通过掐按等强刺激手法,也可以用于下肢疼痛的治疗,止痛效果好。

3、治疗牙痛特效穴

胃火牙痛,一般有辛辣之物引起,发作时下牙疼痛剧烈,此时可紧急掐按双侧内庭,颊车和手三里穴;肠火牙痛由大肠实火造成,刺激双侧合谷,曲池,手三里可以止痛;虚火牙痛属肾虚牙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牙齿根部有松动迹象,可以每天刺激合谷,手三里,太溪3-5分钟,以补足肾阴,缓解疼痛。

手三里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手三里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功效与作用 12 主治病症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特效 *** 16 研究进展 17 文献摘要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手三里

1 拼音

shǒu sān lǐ

2 英文参考

ShǒusānLǐ LI10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ǒusānlǐ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手三里 汉语拼音 Shousanli 罗马拼音 Shousanli 美国英译名 Three Li 各

号 中国 LI10 日本 10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0 富耶氏 GI10 德国 DI10 英国 Li10 美国 LI10

手三里为经穴名(ShǒusānLǐ LI10)[1]。出《针灸甲乙经》。代号LI10[2]。别名称三里、上三里、鬼邪。属手阳明大肠经[1]。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4 手三里的别名

三里(《备急千金要方》)、上三里[3]、鬼邪[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

6 穴名解

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1]。

手是上肢之泛称。三,数名。里,似有三穴之意,大肠与胃,同属阳明,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即在肘前有本穴及上廉、下廉,在膝以下有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黄帝内经素问》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3]

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2寸。若于曲肘尖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三里”。[3]

7 所属部位

前臂[4]

8 定位

标准定位: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5][6]。

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2寸处[2]。

手三里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1]。侧腕屈肘取穴[1]。

手三里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

手三里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里穴的位置(肌肉)

手三里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处取穴。

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 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侧腕屈肘取穴[1]。

侧腕屈肘位,当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上1/6与下5/6的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先找到阳溪(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两者连线上曲池下3横指即是[8]。

10 穴位解剖

手三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神经分布同温溜(分布著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桡侧腕长、短伸肌,在桡神经深支的外侧,针可深低旋后肌。以上诸肌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1]。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6]。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深支经过,并有桡神经肌支和桡侧返动脉分布[6]。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2]。

11 功效与作用

手三里有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的作用。

手三里有调气血,疏经络,和肠胃作用[1]。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近于肘部合穴位置,“合治内腑”,主要用于大肠腑病和经脉病的治疗,如腹痛、腹泻、痹证、麻木、偏瘫等[7]。

手阳明经筋绕肩胛,夹脊,所以也可用于肩背痛的治疗[7]。

《黄帝内经素问》:“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天气者,鼻司呼吸,采太空之气也。地气者,口纳饮食,取水谷之气也。人气者,一为先天元气,一为后天七情变化之气,及饮食补助之气。天枢上下,即天枢穴位之上下之处,包括全腹上中下三部。腹部有病,三里统能治之。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经病也。《杂病篇》及《穴法歌》俱云:“手三里治肩连脐”等,据此推测手三里治脐上膈上连及肩背等疾。[3]

12 主治病症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瘫痪麻木,上肢不遂,上肢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腰背痛,颊肿,瘰疬,腹痛,腹胀,腹泻,霍乱,吐泻,齿痛,口,三叉神经痛,失音,喉痹,咽炎,眼目诸疾,胃炎,消化性溃疡,瘰疬等。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肢瘫痪麻木、腹痛、腹泻、腹胀、齿痛、失音[6]。

手三里主治肘臂酸痛,上肢不遂,齿痛,颊肿,瘰疬,腹痛,吐泻,腰背痛;以及消化性溃疡等[2]。

手三里主要用于五官及肠胃疾患等:如颊肿、口、齿痛、三叉神经痛、喉痹、咽炎、失音、眼目诸疾、胃炎、消化性溃疡、霍乱吐泻、腹痛及中风半身不遂、腰背酸痛、上肢神经痛、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瘰疬等[1]。

手三里主治腹痛,腹泻;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肘挛不伸;齿痛,颊肿[7]。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口腔炎;

其它: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弹拨手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8~1.2寸[6][7],局部有酸胀沉重感[7],可向手背部扩散[7]。

一般直刺0.5~1.0寸[1][2]。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13.2 灸法

可灸[1][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手三里在关节附近,禁用直接灸[7]。

14 配伍

手三里配颊车治颊肿[1]。

手三里配中脘、足三里治溃疡病[1]、腹泻[7]。

手三里配天井、少海治肘挛不伸[1]。

手三里配温溜、曲池、中渚、丰隆,有利咽喉,清邪热作用,治喉痹不能言[7]。

手三里配臂臑、曲池、外关、合谷,治上肢不遂[7]。

手三里配肩髃、合谷,有调理肠腑作用,主治腹胀,吐泻。

手三里配肾俞、委中,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急性腰扭伤。

15 特效 ***

常用拇指揉手三里穴,每次1~3分钟,可治疗腰膝痛[8]。

艾灸手三里穴,每次灸5~10分钟,能显著增强免疫力[8]。

16 研究进展

镇痛作用:针刺手三里可使皮肤痛阈升高。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尾核在针刺镇痛中有一定的作用。电针家兔的“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臂臑”,能在尾核中记录出诱发电位,反应中心在尾状头部背侧, *** 尾核和电针腧穴,均可使痛阈增高,且在镇痛中有协同作用。[7]

针刺正常人和家兔“手三里”后,能显著提高痛阈[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X线钡餐下观察,针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动增强[7]。

针刺正常人和胃病患者手足三里,可使弛缓的胃蠕动加强,紧张的胃蠕动减慢,并可解除幽门痉挛[1]。

治疗肩周炎:多数肩周炎患者的患侧手三里处有明显的压痛,故在此针刺、艾灸、腧穴注射、腧穴点按等均有治疗作用[7]。

以手三里为主配局部穴,行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有良效。观察到多数肩周炎患者患侧手三里穴处有明显压痛,当指压或针刺此处压痛点后,肩痛明显减轻。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肠痛时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瘰疬。

《杂病穴法歌》:手三里,治舌风舞。

《针灸大成》:主霍乱遗矢,失音,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僻,手足不遂。

《席弘赋》: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手三里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手三里的神奇功效

1 手三里的准确位置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肘横纹下2寸,先取阳溪穴与曲池穴,在曲池向阳溪方向量取2寸即为手三里穴。

2 手三里的作用机制

1.本穴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且脉气较深,其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很强,故可治疗手阳明经的各种疾患。

2.该穴的通泻作用强,具有清泻阳明经郁热,化痰散结的作用。

3.本穴通过调理大肠经气而具有清肠利腑的作用,可以治疗腹胀,肠鸣,泄泻等肠腑气机紊乱疾患。

3 手三里的神奇功效

手三里穴为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也是养生强健穴,经常揉按手三里有健脾助运,清热明目,通经活络,调理肠胃,理气通腑的功效。

4 按摩手三里的好处 缓解手部不适

任何情况下出现手臂麻木,疼痛或者其他不舒服,都可以通过按揉手三里来缓解不适。

治疗腰腿痛

手三里对因“肠腹时寒”引发的腰痛有很好疗效,而且手三里穴不仅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通过掐按等强刺激手法,也可以用于下肢疼痛的治疗,止痛效果好。

治疗牙痛特效穴

胃火牙痛,一般有辛辣之物引起,发作时下牙疼痛剧烈,此时可紧急掐按双侧内庭,颊车和手三里穴;肠火牙痛由大肠实火造成,刺激双侧合谷,曲池,手三里可以止痛;虚火牙痛属肾虚牙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牙齿根部有松动迹象,可以每天刺激合谷,手三里,太溪3-5分钟,以补足肾阴,缓解疼痛。

手三里穴位怎么找

手三里穴定位:

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2寸处。

阳溪穴定位:

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曲池穴定位:

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