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干细胞知识 > 正文

干细胞知识

可结合绵羊红细胞的免疫细胞是(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结的细胞是)

max2023-04-04干细胞知识189

本文目录一览:

共刺激分子的定义

共刺激分子是为T(或B)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其配体。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扩展资料

T细胞表面有多种膜表面分子,这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它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接受信号刺激等的分子基因,也是鉴别和分离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重要依据。

T细胞膜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细胞分化抗原(CD)、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MHC)以及各种膜表面的受体。

主要的分化抗原群 T细胞的分化抗原群和T细胞膜表面分子和受体的结构和功能“人白细胞分化抗原”,有关T细胞膜表面分子和TCR介导的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CD2分子: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以及NK细胞表面。人T细胞表面的CD2分子即为绵羊红细胞受体,在一定的体外实验条件下,绵羊红细胞可与T细胞CD2分子结合,形成玫瑰花,称E花环形成试验(rosetteformationtest),为一种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研究证明CD2分子上存在着功能不同的表位:T111、T112和T113。T111为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表位,抗T111McAb可以E花环的形成。T111与一种称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结合。

可能与早期胸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也参与细胞间相互识别和粘附作用。T112与绵羊红细胞结合无关,表达在静止T细胞上。T113是T细胞活化CD2分子构型变化暴露出来的表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T淋巴细胞

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cd分子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sheepredbloodcellreceptor,SRBCR ),即CD2,LFA-2。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cd分子是CD2。CD2表达于全部人T细胞和NK细胞表面,因其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又称为绵羊红细胞受体。

免疫学中的CD2是什么

免疫学中的CD2指的是绵羊红细胞受体。

绵羊红细胞受体可表达于所有外周血T细胞、95%以上人类胸腺细胞、大多数NK 细胞及部分恶变B细胞表面,但正常B细胞不表达。CD2为T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分子量为45~50KDa为由327 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跨膜单肽。

其胞浆区富含脯氨酸和碱性氨基酸,二者均可与离子及环核苷酸结合,是参与胞内调节的重要成分。

CD2是胸腺细胞最早表达的分化抗原,胸腺上皮细胞及胸腺其他自然堂抗衰老系列多种细胞表面则表达CD58,CD2在胸腺对T细胞的选择过程中发挥作用。

其机制为:若胸腺细胞TCR-CD3复合体不能与树突状细胞表面MHC分子高亲和力结合,则CD3激活途径被抑制,此时CD2+胸腺细胞与CD58+基质细胞结合,可产生早期胸腺细胞的活化信号,导致该克隆增殖和分化。

扩展资料

CD2的作用:

1、黏附作用。与CD58 结合可介导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间的黏附作用,从而参与T细胞的多种功能,例如:CTL胞毒活性;丝裂原、同种异体抗原、可溶性抗原诱导的T细胞增殖;T细胞产生IL-2。此外,SRBCR和CD58相互作用也参与NK细胞活性。

2、T细胞旁路激活:抗CD2单抗与T细胞共同温育后,可导致如下效应:介导T细胞增殖;促进IL-2R和MHCII类抗原的表达;促进T细胞分泌IL-2和B细胞分泌Ig。 CD2激活T细胞的途径与传统经抗原激活T细胞的途径不同。

前者不依赖TCR-CD3复合体,亦无需APC参与,不依赖IL-1,为抗原非特异性,故被称为“T细胞激活旁路"。该途径的生物学意义为:介导免疫细胞的聚集和淋巴因子的产生,以及在缺乏持续性抗原刺激时免疫功能状态的维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阳红细胞受体

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花环的是

能与绵羊红细胞形成E花环的细胞是(B )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粒细胞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T细胞有E受体,可以结合绵羊红细胞,此即E花环试验。

T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SRBC)的受体(CD2),存在于95%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经染色后,可见红色的绵羊红细胞与中央的蓝色淋巴细胞组成玫瑰花瓣状,形成花环样,称为E花环。

凡表面粘附有3个或3个以上绵羊红细胞(SRBC)者为花环形成细胞(即E阳性细胞)。

在显微镜下计数200个淋巴细胞,算出花环形成百分率,并推测其T淋巴细胞百分率。

医学上E花环形成试验:

影响的因素:被检血液标本应新鲜,否则淋巴细胞容易死亡,从而影响花环的形成率。

E花环值增高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活动性或迁延性肝炎、sle活动期以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E花环值减低

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某些病毒感染、大面积烧伤、多发性神经炎、淋巴增值性疾病。

T细胞表面的什么受体能和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环

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分子即绵羊红细胞受体(ER),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可与绵羊红细胞(SRBC)结合,形成玫瑰花结,称为E玫瑰花环试验

能与绵羊红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是?

能与绵羊红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是CD2,CD抗原,是成熟T细胞表面表达的表型分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