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皮的功效与作用点(土荆皮治什么病)
本文目录一览:
- 1、金钱松有什么作用?
- 2、土槿皮熬水能洗脸吗
- 3、土槿皮的肿瘤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作用
- 4、土荆皮的功效与作用_土荆皮的药用价值
- 5、土荆皮简介
- 6、复方土槿皮酊是什么药 能治疗哪些疾病
金钱松有什么作用?
金钱松木材纹理直,耐水湿,为建筑、桥梁、船舶、家具等的优良用材,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1.5千米以下山地丘陵的优良造林树种。
金钱松有较强的抗火性,在落叶期间如遇火灾,即使枝条烧枯,主干受伤,至第二年春天,主干仍能萌发新梢,并恢复生机。
金钱松的种子可榨油,根皮可入药,名为“土荆皮”。
树根可作为纸胶的原料,树皮可药用,有抗菌消炎、止血等功效,可治疗疥癣瘙痒、抗生育和抑制肝癌细胞活性等。
为了体内可合成的维生素为保护金钱松,我国建立了外泌体细胞种植自然保护区。有关部门把金钱松列为分布区中山、丘陵的重要造林树种。在许多城市和植物园进行了引种栽培,使金钱松在到处都生根发芽并生生不息。
金钱松
土槿皮熬水能洗脸吗
土槿皮熬水能洗脸,但是主要是用来洗脚的。
功能主治
止痒杀虫。用于手脚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外用根皮或近根树皮酒浸(土槿皮酊)外搽;或研细粉以醋调敷患处。药用部位,,金钱松的树皮或根皮。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经。功效分类,驱虫药。功效,止痒杀虫。主治手脚癣,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用法用量,浸酒涂擦或研末调敷。
【土槿皮煎水泡脚】
要求:用中药土槿皮30克煎水,每天洗脚一次,连洗5天,效果很好。
土槿皮是一种中药,而且治疗脚气的药膏主要成分就是土槿皮,当然有一定效果。民间偏方还有无花果叶治脚气、花椒盐水治脚气、黄精、食醋治脚气、酒浸斑蝥、槟榔治脚气、芦荟治脚气的偏方、碱面治脚气的偏方、自制蚯蚓白糖治脚气等偏方。这么多偏方中,黄精治脚气的原理和土槿皮类似。 其实为治疗脚气而泡脚,中药方面可以用紫草、黄连、黄柏等,都能起到杀真菌的作用。 听老人说,生脚气的人身体好,也是一种排毒,没有了脚气反而不利于健康。 脚气不治也是不对的,因为有可能会引发丹毒,所以还是要积极治疗。
土槿皮的作用
土槿皮:金钱松根皮木栓灰黄色,常呈鳞片状剥落,显出红棕色皮部。有如金钱,故称。因功类川槿皮,故名“土槿皮”。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根皮或近根树皮,止痒杀虫。
土荆皮的功效与作用_土荆皮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等,要更多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土荆皮图片 土荆皮的与 土荆皮的药用附方 土荆皮的
土荆皮简介
土荆皮,中药名,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根皮,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大小不一,厚2~5mm。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和灰白色横向皮孔样突起,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坦,有细致的纵向纹理。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离。气微,味苦而涩。树皮,呈板片状,厚约至8mm,粗皮较厚。外表面龟裂状,内表面较粗糙。
土荆皮图片
土荆皮的与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治疥癣,湿疹,神经性皮炎。
1、汪连仕《采药书》:“治一切血,杀虫疗癣,合芦荟、香油调搽。”
2、《药材资料汇编》:“治癣疥。”
3、《安徽中草药》:“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4、《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手脚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
【药名】土荆皮
【别名】土槿皮,金钱松皮,荆树皮。
为松科落叶乔木植物金钱松的根皮或近树根皮。
【采收炮制】于立夏前后采收根皮或近树根皮,除去杂质,晒干。土荆皮以支片大、黄棕色、有纤维质、无栓皮者为佳。切段生用或制成外用药使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肺、脾经。
杀虫,疗癣,止痒。
【主治】用于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储藏】置干燥处。
【摘录出处】《中国药典》
土荆皮的药用附方
1、治体癣:土槿皮30g,斑蝥10g,高粱酒100ml,浸出过滤,再加升华硫磺和樟脑各5g混合外用。
2、治体癣,股癣,手足癣:土槿皮8g,百部,乌梅各6g,樟脑4g,75%乙醇加至100ml。把前3味捣研,同樟脑放进乙醇浸泡两天,过滤涂于患处,每天两至三回。
3、治体癣,股癣,叠瓦癣,手足癣,神经性皮炎:土荆皮90g,柳酸25g,甘油25ml,纯酒精ml。土槿皮入酒精内浸泡七天,去渣,人柳酸(另用酒精溶解加入),甘油即可。外用。
4、治皮肤霉菌,神经性皮炎:土荆皮30g,白酒g,浸泡之后滤汁去渣,或者醋浸,外搽。
5、治各型足癣,体癣,股癣:土荆皮90g,研粗末,加醋2斤,浸泡五到七日,过滤去渣,外擦或者浸泡患处。
6、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土荆皮,蛇床子,百部各30g,五倍子24g,密陀僧18g,轻粉6g。研成末备用。先使用皂角煎水洗患处,再以醋调药粉涂敷患部,上盖一层油纸,保持药物潮润,每天换药一回,直到康复。
7、头癣:土荆皮30g,地榆12g。用白酒500ml,浸7日,蘸酒搽患处,每天多次。
8、阴囊湿疹:土荆皮60g,白酒500ml。把土荆皮浸酒一至两日,外搽患处。
土荆皮的副作用
本品有毒,只供外用,不宜内服。
土荆皮的
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阴湿气候,不耐寒,忌强光。宜选择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
2、繁殖方法
用扦插繁殖法。扦插育苗移栽,于春、夏季,选择健壮根茎或茎段剪成长5cm、带2-3个芽眼的小段,按行株距15cm×2cm埋植,覆土约5cm,浇水保湿。培育2-3个月,插条长出数条须根,苗高10-15cm,按行株距25cm×20cm开穴定植。
3、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2-3次。干旱时及时浇水保湿,无萌蔽条件时须搭架遮荫,调节荫蔽度至70%-80%。
4、虫害防治
叶斑病,7-8月高温多雨季易发生,为害叶片。可用退菌特1000倍液喷酒叶面防治。
以上就是一些土荆皮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土荆皮的功效与作用】、【土荆皮的药用价值】、【】、【】、【土荆皮的副作用】
土荆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土荆皮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植物形态 9 采制 10 性状 11 性味 12 功能主治 13 土荆皮的用法用量 14 化学成分 15 土荆皮的药理作用 16 土荆皮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16.6 浸出物 16.7 含量测定 16.8 土荆皮饮片
16.8.1 炮制 16.8.2 检查 16.8.3 鉴别、检查 16.8.4 浸出物 16.8.5 含量测定 16.8.6 性味与归经 16.8.7 功能与主治 16.8.8 用法与用量 16.8.9 贮藏
16.9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荆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荆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荆皮
1 拼音
tǔ jīng pí
2 英文参考
golden larch bank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tex Pseudolaric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olden larch bar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土荆皮
土荆皮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即《中药通报》(1957,3(4):156)记载的土槿皮的别名[1]。土荆皮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 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2]。
4 拉丁名
Cortex Pseudolaric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golden larch bark(《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土荆皮的别名
土荆皮[3]、荆树皮、金钱松皮。
7 来源及产地
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的根皮。主产浙江、安徽、江苏[3]。
8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簇生,辐射平展,秋后呈金黄色,条形或倒披针状条形,扁平,下面沿隆起的中脉有两条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数个簇生于短枝顶端;雌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苞鳞大于珠鳞,珠鳞腹面基部有2胚珠。球果直立,卵圆形;种鳞木质,熟后脱落;苞鳞短小;种翅与种鳞几等长。花期4~5月,球果11月成熟。生于山林林缘及杂木林中;多栽培。
9 采制
5月剥取根皮或近根树皮,晒干。
10 性状
根皮不规则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厚1~5mm。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灰白色横向皮孔,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而现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较平坦。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离。气微,味苦、涩。树皮呈板片状,厚约至8mm,粗皮较厚,外表面呈龟裂状,内表面较粗糙。
11 性味
苦、辛,温,有毒[3]。
12 功能主治
杀虫止痒。治体癣,脚癣,疥疮,湿疹,神经性皮炎[3]。
13 土荆皮的用法用量
浸酒涂擦或研末醋调敷[3]。
14 化学成分
本品含土槿皮酸A、B、C、C2及其葡萄糖苷。土槿皮酊,内含土槿皮酸(系混合物,约0.8%),对我国常见的10种皮肤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3]。
15 土荆皮的药理作用
土荆皮所含成分可抗生育、抗肿瘤。本品有一定毒性。给药应注意胃肠道反应[3]。
16 土荆皮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土荆皮
Tujingpi
PSEUDOLARICIS CORTEX
16.2 来源
本品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r amabilis (Nelson)Rehd.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夏季剥取,晒干。
16.3 性状
根皮呈不规则的长条状,扭曲而稍卷,大小不一,厚2~5mm。外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皱纹和灰白色横向皮孔样突起,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平坦,有细致的纵向纹理。质韧,折断面呈裂片状,可层层剥离。气微,味苦而涩。
树皮呈板片状,厚约至8mm,粗皮较厚。外表面龟裂状,内表面较粗糙。
16.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棕色或棕红色。石细胞多,类长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直径30~96μm.含黄棕色块状物。筛胞大多成束,直径20~40μm,侧壁上有多数椭圆形筛域。黏液细胞类圆形,直径100~300μm。树脂细胞纵向连接成管状,含红棕色至黄棕色树脂状物,有的埋有草酸钙方晶。木栓细胞壁稍厚,有的木化,并有纹孔。
(2)取本品粉末l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荆皮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土荆皮乙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14: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 0%。
16.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谮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醋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土荆皮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土荆皮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5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土荆皮乙酸(C23H2808)不得少于0.25%。
16.8 土荆皮饮片 16.8.1 炮制
洗净,略润,切丝,干燥。
本品呈条片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黄色,有时可见灰白色横向皮孔样突起。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细纵纹。切面淡红棕色至红棕色,有时可见有细小白色结晶,可层层剥离。气微,味苦而涩。
16.8.2 检查
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K)。
16.8.3 鉴别、检查
(水分、酸不溶性灰分) 同药材。
16.8.4 浸出物
同药材。
16.8.5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6.8.6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16.8.7 功能与主治
杀虫,疗癣,止痒。用于疥癣瘙痒。
16.8.8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16.8.9 贮藏
置干燥处。
16.9 出处
复方土槿皮酊是什么药 能治疗哪些疾病
那复方土槿皮酊是什么药?治疗哪些疾病?
脚癣是由一种生长在皮肤顶层的真菌引起的。真菌在如脚趾间隙等的温暖、潮湿的地方生长。脚癣很容易传染。你触摸到患者的脚趾或脚的话就会患脚癣。但常常就是当你在游泳池边或衣帽间里赤脚走的时候患上了脚癣。接着就会越来越多地生长。
足部湿疹系过敏反应,过敏原往往不易查清。其发病常双侧同时出现皮损,呈对称性,与脚癣不同。水疤边界不清,可见于足底、趾腹、趾间、趾背、足背等。
汗疱疹是一种好发于手足的季节性湿疹样皮肤病,常在春末夏初至秋季这一时段发病。一年之中,轻者发作一次,重者发作数次。皮损常对称出现,为密集深在的小水疱,好发于指趾侧面,严重者延及手掌和足底,并可聚集成大疤,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真菌镜检阴性。
以上所述的皮肤疾病都可以使用复方土槿皮酊来治疗。由于土荆皮酊含土荆皮酸(约0.8%)对多种常见致病真菌均
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水杨酸有抑菌和溶解角质的作用。苯甲酸具有抗细菌、霉菌作用。土荆皮酊与水杨酸配伍,有利于抑制和杀灭寄生于皮肤深部的真菌。三者合用具协同作用,使治疗皮肤癣症的效果更佳。而复方土槿皮酊含有以上成分,由于药物具有以上所述功效,所以治疗效果不错。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