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足三里和阴陵泉的位置(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的位置)

max2023-05-20养生知识93

本文目录一览:

阴陵泉穴位的准确位置图,阴陵泉穴怎么找?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阴陵泉位置

阴陵泉穴准确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房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敬亏部痛,痛经,遗精;膝痛。操作房法为直刺1~2寸。

怎么找阴陵泉穴位?

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内下的凹陷中,左右各一个,用手在胫骨也就是皮肤粉刺如何护理左右腿的内侧有一个高高的突起就是胫亮漏神骨内侧髁,慢慢往后下按压,就会找到这个穴位。经常按压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的。

温馨提示:

经常对阴陵泉穴位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治疗晕眩、腹痛、腹胀以及尿失禁、腰膝疼痛、遗精阳痿,还搜盯有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以及其他哺乳期可以做皮肤护理吗的妇科疾病。除此之外,按摩这个位置也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他能够很好的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提高体内的新陈代谢,身材自然也会越来越好哦!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利尿消肿类 足三里—阴陵泉

【单穴功用】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虚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1英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胫骨外侧,两筋之间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它既能调理胃仔敬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用于治疗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伤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腐食臭、胸膈胀饱、大便不调、小便不畅、水肿、泻泄、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诸症;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用于治疗下肢痿痹、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胃气不足、脏气虚惫、小儿疳积、胃不和则卧不安诸症。

阴陵泉,又名阴之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经气所入,为合水穴。泉者水源也,内为阴,膝突如陵,泉出于下,故名阴陵泉。本穴具有建中宫、促运化、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止泄泻之功。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小便失禁、阴茎疼痛、遗精、膝关节疼痛、带下、阴挺、月经不调、失眠、喘逆不得卧。

【伍用功能】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下合穴,有理脾和胃、化积行滞、理气消胀、化痰定喘、发汗解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行瘀止血、聪耳明目、强体健身之功;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有理中宫、促运化、化湿滞,调膀胱,促气化、通水道,利水消肿之效。

盖脾为脏、属阴、为里;胃为腑、属阳、为表。胃主纳谷,腐熟水谷;脾主转输、运化水谷津液。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二穴伍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纳一运,一升一降,调脾胃,理升降,促纳运,塌悄消胀满,行水湿,消水肿之功益彰。

【主治】

1.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2.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疼痛等症。

3.慢性泄泻。

【操作法】

足三里:①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缘1横指处取穴;②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③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按在膝盖,示指抚于膝下胫骨,当中指尖着处是穴。直刺1 1.2寸;艾条灸5 10分钟。

阴陵泉:正坐屈膝或仰卧,于膝部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从内向外直刺1 1.5寸;艾条灸团戚渣5 10分钟。

【经验】

足三里—阴陵泉伍用,出自《杂病穴法歌》:"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按"合治内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道理,足三里为胃经合土穴;阴陵泉为脾经合水穴,二穴伍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调整脾胃功能,健中宫,促运化,利水湿,消水肿之功增强。

谁能告诉我怎样找到人体正确的穴位:足三里、血海、列缺、阴陵泉!帮帮我啊, 我真的很想知道啊

足三里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差罩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列缺穴:位于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虚饥闹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阴陵泉穴: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这是在《般若导航网》上查到的,仅供参考。希望对肢锋您能有帮助,祝您健康。

如何犊鼻、足三里、血海、阴陵泉、阳陵泉、梁丘、风市这几个穴位?有类似找太阳穴的方法吗?

犊鼻屈棚羡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足卖拿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具体取穴可以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海穴寻找方法: 取该穴时候患者应采用仰卧或正坐、屈膝的姿势,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 阴陵泉取穴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阳陵泉取穴方法:侧链配拍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梁丘取穴方法: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风市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类似找太阳穴的穴位在针灸上不多,更多的还是从解剖角度出发的!!

脾胃虚弱,湿气重,点按哪个穴位治疗!

1、 丰隆穴

【位置】: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功效】:它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主要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2、 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

【功效】: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3、 中脘穴

【位置】: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弘扬汇集之处。

【功效】:任何芹扰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4、 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往下4横指、胫骨外侧4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疏风化湿、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的作用。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5、复溜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3指宽处。“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功效】:按揉复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谢正常。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兆告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6、 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族首明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功效】: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