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这个社会上,不可避免的要和他人进行沟通,可是如果沟通方法不正确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那沟通的三个关键要素是什么呢?
1、 沟通要有明确目标:只有大家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叫沟通。沟通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沟通最重要的前提。
2、 达成共同的协议: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形成一个双方或者多方都共同承认的一个协议,只有形成了这个协议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沟通。
3、 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着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
沟通的三要素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达成共同的协议、沟通内容包括信息、思想和情感等要素。
良好沟通的关键是做人通达开明,一个能随机应变而又真诚热情的人,当然会更容易沟通。
针对具体的目的,关键处会有所不同。对于销售来说,我觉得沟通中的说服是实现良好沟通的关键。通过对沟通前的详细的准备,开始进入沟通的角色扮演,同时通过语言的准确、艺术性的表达进行沟通。下面就重点说说这个:
一是情感说服
在说服的过程中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利益。从真正让用户感兴趣的动机开始(利益动机);要与客户沟通如果按照公司这样做了,我们的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一个结果?如果不做我们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淡雅的铺市,如果你铺300家,哪怕只有50%的回头率,你的利润可想而知;而如果你把产品全部放在仓库里,那么你的利润从哪里来?(况且,这些产品的所有权已经成为你客户自己的了);二是从客户角度进行说服;三是要有热情,热情将加强你的说服力;如果说沟通中的事情或方案自己都毫无表情,也没有热情和激情,你怎么能打动客户呢;
在沟通中对待客户的反对观点,我们要做到:冷静、诚实、客观一是不攻击、批评、争辩和冲突;二是倾听、理解、重新归纳。因为人们总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三是有不明之处,应及时礼貌地提问。四是针对怀疑、误解,分而治之;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和说明。五是面对真正的缺点:暂时回避,补充理由,强调总体价值和利益,必要时做出让步。比如:如果古井大曲你能铺货达到2000家,我公司可以承担实际跑单损失的50%;这样可以排除客户由于担心损失,而影响铺货的速度和网点分销数量
二是专业化说服
专业化的说明要求销售人员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专业营销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二是掌握专业工具的使用技术和技能(如:电脑、投影仪、EXCEL/POWPERPOINT的使用);三是搜集数据和建立数据库的能力,要实施周渠道销售报表制度,(一年回顾一次,只有一次改变的机会;一月回顾一次,一年有12次改变的机会;一周回顾一次,一年有48次改变的机会。)
三是艺术化说服。
沟通的艺术化就是利用语言艺术和措词提高沟通的效果和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在于我们销售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是否到位,良好沟通界面的话,或者开头愉快,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做的更好信息的准确传达;同时在语言表达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的委婉转换表述
语言的转换很重要,他影响客户对信息的接收,同时不利于客户对沟通中的信息进行反馈。要做到沟通的信息准确接收和反馈,我们要注意语言的表述。如:“我讲了这么多,你听明白了没有?”这时很多客户怕你认为你说他笨而不敢再问,但如果你问:“不知道我解释的还算清晰吗?”那么客户就会感到很轻松乐于继续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
2、语言的习惯性表达向艺术性转变
语言应从“生活随意型”转向“专业型”;生活中我们对待亲人朋友往往可以直接地表达内心感受,但在工作环境中就必须养成适合于沟通的语言表达习惯。既要有个性化的表达沟通,又必须掌握许多有共性的表达方式与技巧;应注意选择积极的用词与方式,善用“我”代替“你”,如:
习惯用语:“你必须这样做”
艺术性表达:“我们要为你那样做,如果不这样,我们会……” 或
“不是我们必须这样做,而是市场需要我们这样做……”
习惯用语:“你错了,不是那样的”!
艺术性表达:“对不起,我没说清楚,但我想……”
习惯用语:“你没弄明白,这次你听好了”
艺术性表达:“也许我说的不够清楚,请允许我再解释一遍”。
最后,强调一下,沟通是为目的而进行的。任何一种沟通都要有目的,目的是沟通的核心,只有具备清晰的目的,才能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始终围绕目的去陈述,才能控制整个沟通的过程,从而达到沟通的成功。
沟通的关键要点
沟通的关键要点,众所周知长期关系相处的关键要素,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还是在职场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大家知道沟通的关键要点吗,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沟通的关键要点是什么吧!
沟通的关键要点1
1、清晰地阐明你对下属的期望
抽个时间,逐一找你的每一个下属谈一谈,先让下属谈谈他对自己的岗位是如何理解的,比如对于岗位责任、界限、标准,做到什么样才算做好了,做到什么样才算优秀了,谈谈他的心目中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
之后,你对照一下,他对这个岗位、职位、职责的理解与你的理解一致吗?有出入吗?他心目中理解的你对他的期望与你想的是一致的吗?如果你们双方比较一致,说明你们之间的沟通比较好,自然工作效率就会比较高,大家相处也比较顺当。
下属不清楚上司对自己的期望标准,这是上司的失职。如果是这样,你首先要补上这一课,找你的下属做一次深刻的沟通吧,清晰地表明你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把话说白了,说通了,大家都痛快。
2、确保说清楚了
下属工作没做好有时候责任不在下属,是因为管理者没有交代清楚。安排工作要清晰具体对于下属完成任务很重要,不要让下属干着活还要猜测上司的心思,这样太累了。
给下属布置任务时,作为上司,必须清楚地了解工作任务: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任务完成的标准是什么?哪些是完成工作的关键环节?下属工作完成过程会遇到哪些困难?自己能提供怎样的支持?布置工作时员工会有什么反应?等。
而现实中,很多管理者用简单的、笼统的几句话来布置任务,似乎有意要考验下属的领悟能力,结果是下属没听清没听懂,却又不好意思反问,只好靠自己的臆想来猜测,致使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建议将任务以书面化的形式确认,如用电子版文件、手写、邮箱或即时通讯等方式,让你的下属对任务一目了然。
3、确保下属听明白
你说得清楚并不一定保证你的下属听得明白。即使你将工作任务详细的打印出来,你的下属仍然会对工作任务有不明白和不理解的地方。一方面,是你说的不够细致不够周到,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下属理解有差异。
因此,为了确保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上司必须让下属有机会将工作任务疑惑、疑问或不明白表达出来,并得到你的具体回复和解决,使得工作任务更加细致、清晰。使得下属接受工作任务时明明白白: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做成怎样?当工作部署完了之后,管理者可以用复述和询问来了解下属是否真的明白了工作要求:
——“好的,我要说的就这些,为了防止偏差,请你复述一下我刚才的要点好吗?”
——“好的,我要说的就这些,对这项任务,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好的,我要说的就这些,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4、明确时间和进度
没有最后期限的工作就等于永远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你布置工作的同时,要明确告诉下属什么时候必须完成,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哪里、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都要完成哪些阶段成果。
执行过程中还要委派他人或亲自检查进展情况,时刻提醒下属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只有保证过程的完美,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一般来讲,按照5W2H的方法,就可以让工作布置变得明确具体。
(1)WHAT——是什么?做什么工作?目的是什么?
(2)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3)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与谁一起做?谁来协助?
(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步骤怎样?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数量、质量、效率、成本标准?
5、做好事前、事中的跟进沟通
(1 )倾听下属的想法。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员工工作在第一线,他们也许更了解实际情况,更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
(2 )引导下属的想法。
有时候下属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找方法可能是片面的,可能会与团队的整体工作或者长远利益有冲突,这时候,上司应该积极鼓励,耐心引导,分析他们意见的利弊,让下属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3 )告诉原因。
不仅要告诉下属做事的方法,还要告诉下属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是对的,是好的。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方法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后果。
(4 )适时检查反馈。
把工作任务分解为几个小的.阶段,与下属一起明确工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在这些关键节点时的沟通要求,通过了解进展情况,及时辅导,使之朝期望的方向前进。
(5 )确定优先顺序。
如果下属手头的工作比较多、比较杂,要与下属一起确定他工作的优先顺序,确保上下之间的对工作优先顺序的一致认可。
6、先征求意见再下命令
运用5W2H的方法可以清晰地下达指示,但是也有弊端,这会给员工一种被迫的感觉,被压制的感觉,所以,这种方法应该区别使用。比如对熟练的、素质高、领悟力强的下属只需交代一下任务、时间标准等就可以了,如何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征求下属的意见或者“只问结果,不问过程”;而对于新员工、新任务、不熟练的员工则需要交代详细一些。
在下达命令之前是否和下属商量一下,是否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对下属来说感受是不一样的。不与下属商量就直接下达命令,下属就会感觉这是在为上司完成任务,是上司交代的,即使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员工不会发挥潜能,只是机械地奉命行事。而且,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上司是不是有向下越位的嫌疑,也就是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剥夺了下属自主决策的工作权。
但是,在一项任务之前,管理者先征求一下下属的意见,下属就会有一种参与感,感到自己是这项工作的主人,感到上司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做得好不好关系着自己在上司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就必须做好。这样一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管理者在安排下属去做事时,最好多用一些协商的语气与下属沟通,让下属知道他们才是工作中的主人翁,你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下属就能愉快地接受,并快速有效地完成。否则,下属工作起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自然就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7、善用即时沟通工具
微信、QQ群、各种网络圈子等网络媒体,是日常管理沟通工作的有效补充,是另外一个平台,能让管理者看问题更全面,并实现超越时空的互联互通。就团队沟通来说,没有一个渠道或办法可以完全解决沟通的所有问题。所以,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去交流,以达成有效管理。
同时,管理者应该用平常心看待微博、微信这样的沟通平台,有的员工在这上面发泄情绪和抱怨,而这恰恰给了员工一个情绪疏通、发泄的通道,而且借助这样的平台也可以多多了解基层员工的想法、状态、意见、牢骚,并采取及时管理措施。
沟通的关键要点2
1、界定信息内容,明确传达目的
这次沟通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表达这些内容?
想要达到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先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沟通才具备了前提条件,否则,只会沟通越多,偏差越大。
2、选择最适合的媒介
用不同的媒介,可能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直接影响信息接收者的理解程度。
比如安排工作,可以在电话或者企业钉钉中直接清晰的表达,而表示不满,最好是面谈,用委婉的方式指出问题及改进方向,升职加薪,可以直接颁布通知,而降职降薪,却一定要面谈沟通,达成一致后再下通知。
3、及时反馈与确认
信息接收以后,信息接收者要及时地将理解的信息反馈给信息发出者,进而确认是否理解的意思与对方一致,如果有偏差,要及时矫正和补充。
在企业管理沟通中,信息发生扭曲和失真的情况非常普遍,有的甚至完全颠倒,主要原因就是信息没得到反馈和确认。
领导觉得自己说了,员工觉得自己理解了,互相都以为双方理解了,结果各自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
4、排除干扰因素,正确理解
我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抓住核心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要从信息发出者想要传递的真实目的出发,分辨并有效识别核心信息。
在日常沟通中,自上而下的沟通一般相对直白,而自下而上的沟通却会受到职位高低、心理势能等因素的影响,话中有话,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自己去理解。
5、学会先听后说
我们在沟通中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
很多员工不愿意和领导沟通,原因就是“他几乎没有耐心听我说话,一般都是直接打断我告诉我该怎么样”。
沟通的三要素是: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要达成共同的协议、沟通内容包括信息、思想和情感等要素。1、沟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大家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叫沟通。2、达成共同的协议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形成一个双方或者多方都共同承认的一个协议,只有形成了这个协议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沟通。
1、沟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只有大家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叫沟通。如果大家来了但没有目标,那么不是沟通,是什么呢?是闲聊天。而我们以前常常没有区分出闲聊天和沟通的差异,经常有同事或经理都会过来说:某某,咱们出去随便沟通沟通。随便沟通沟通,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沟通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沟通最重要的前提。
2、达成共同的协议
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形成一个双方或者多方都共同承认的一个协议,只有形成了这个协议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沟通。如果没有达成为协议,那么这次不能称之为沟通。沟通是否结束的标志就是:是否达成了一个协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常见到大家一起沟通过了,但是最后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协议,大家就各自去工作了。由于对沟通的内容理解不同,又没有达成协议,最终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双方又增添了很多矛盾。
3、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着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那么信息、思想和情感哪一个更容易沟通呢?是信息。例如:今天几点钟起床?现在是几点了?几点钟开会?往前走多少米?
这样的信息是非常容易沟通的。而思想和情感是不太容易沟通的。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很多障碍使思想和情感无法得到一个很好的沟通。事实上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传递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思想,而信息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的内容。
4、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见面的第一句话应该说:“这次我找你的目的是——”。沟通时说的第一句话要说出你要达到的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你的沟通技巧在行为上的一个表现。
5、在我们和别人沟通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这样的话来总结:非常感谢你,通过刚才交流我们现在达成了这样的协议,你看是这样的一个协议吗?这是沟通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就是在沟通结束的时候一定要有人来做总结,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沟通行为。
1、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有个人因素,信息因素,环境因素,沟通技巧因素。
2、沟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交流。根据所交流的对象不同,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分寸。就比如和小孩子沟通,要选择小孩子能听懂的方式。不能说深刻的大道理,也不能过于严厉,过于严厉会让小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这是小孩子所不能接受和领悟的。
沟通的三原则之一是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家人之间经常发生争吵,总希望用道理能说服对方。结果总是不欢而散,彼此伤害关系;
老板苦口婆心地跟员工讲道理,最后不能达成共识,造成员工流失了;
父母总有道理教育孩子,结果孩子离家出走了……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1、以为万事有对错、有答案,以为人是超理性的;
反面案例:
下面是一位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对话
员工:老板,我最近太累了,真的不能再给我派这么多任务了。我已经连续一个月晚上加班到10点11点钟了,这样搞下去会累垮的。
老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大家工作压力都很大,市场客户给我们很大的压力,这也没办法。你看其他部门加班到两三点,现在工作都不容易,出去工作也不好找,你的身体又不好,有时候还出点错。如果不是我们公司照顾着你,你到外面去更不容易了,所以辛苦点就辛苦点,好好干。
员工一听火更大了:你意思是说我加班加得不够多?别人比我加班加得更好?你是说我没能力出去找不到工作?我就要出去看看我到底活不活得成。
结果一个勤勤恳恳有能力的员工就莫名其妙地流失了。老板一片好心地和员工谈话,最后员工辞职了。
正面案例
下面是一位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对话
员工:老板,我最近太累了,真的不能再给我派这么多任务了。我已经连续一个月晚上加班到10点11点钟了,这样搞下去会累垮的。
老板:怪我对大家的工作了解不够,你看你这么辛苦,压力这么大,从来都不吱声。像你这样敬业的员工真的很难找。虽然工作不好找,企业反过来也找不到像你这样敬业的员工。其实我都希望你少加班,最好不要加班。那怎么办?客户给的压力又这么大,我们俩一起来想一下,有没有可能改进一下,让大家都少加点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培训,我们开个会,讨论一下工作流程。
这样的沟通才聪明,这个老板他是怎么做的?首先,他真的体谅员工,站在激励员工、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角度上,把沟通的效果摆在了第一位。
2、以为可以操控自己以外的人事物;
反面案例
孩子因为厌倦学习,与父亲直接的对话
孩子:爸,我不想上学了,一点意思都没有,也没有什么用。
爸爸:你怎么会这么想,我们全家在外打拼,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不就是希望你学得好能出息吗?你怎么能这样想,再说了,你们现在学习条件多好,想我当年如何……。
孩子听得很是烦躁:算了,不跟你说,代沟,跟你没话说。
直接摔门走了。
正面案例
孩子因为厌倦学习,与父亲直接的对话
孩子:爸,我不想上学了,一点意思都没有,也没有什么用。
爸爸:看来你是真的不想上学了,上学让您挺烦的,对吧?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孩子:对,爸爸,学习数物化有什么用,我都看不出将来有什么用。
爸爸:看起来你有点困惑。我也想跟您探讨一下,你说学这个东西有用吗?
孩子:好,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
爸爸一开始在体谅孩子,说出孩子的情绪和念头。爸爸是把焦点放在效果上,而不是急于讲道理的,孩子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他,这才是好效果的开始。
3、坚持旧的模式不改。
一位企业高管在课堂上请教老师问题。
高管:原来我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自从有了孩子,我们为孩子管理的事而吵架。我觉得她对孩子太苛刻严格了,但她坚持按她的方法教育孩子。
老师:为什么你觉得严管孩子不好?
高管:我就是深受其害,我爸爸对我非常的严格,必须按他的想法来和模式,我觉得没有必要。孩子就应该按他自己的模式,对吗?
老师:很对,你说的挺有道理,我也挺赞成的。只是我好奇一件事情,你觉得你的模式非常好,所以你的老婆必须按你的模式来教育孩子,对吗?
高管一听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老师:你有没有发现,你只是换了一种行为方式,可是骨子里的模式还是如此。你的家人,包括你老婆,她必须按你的模式来,只不过你的模式换成了一个更宽松的模式,要求别人必须按你的模式来。
高管:老师,我明白了。
老师:其实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没有谁对谁错,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父母爱着彼此,尊重彼此。也许换这样的方式,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以上案例中,虽然高管要求宽松管理,其实他骨子里的模式还是很严格的,继承了他爸爸的模式。所以改变旧模式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1. 穿越道理看效果。
如果道理有用就讲道理,如果道理没用,就赶紧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这就是穿越道理看效果。遇到此类情况,你可以暂时抽离,想像自己从对话的模式里变出另外一个人,同时变出的人去想象自己像孙悟空一样变得很高大,让自己的视线看得更大的范围更远。
更远是什么?比如正在跟老婆说话,那就看得更远。我们俩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我们希望要什么,要更多的幸福满足?要更良好的夫妻关系?让自己抽离,长高长大,然后思考:在关键性的关系里,我要什么样的效果,我可以怎么做。
2. 不必委屈,放弃自己的立场,同时坚信有方法
有时候我们不是要求大家,就是建议大家。在看效果的时候,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听话了,但是心里觉得憋得慌,很委屈。
首先我们要坚信:不一定要放弃自己的立场,我同样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3. 打破旧的模式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如果一个人说,我就是这么说话的,你们大家配合我,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爱听不听。这个是一个任性的小孩,不是一个成年人。在职场里,在生活里,这种思维方式都会让自己变得重重铁壁,没有办法突围,更加会被排斥。在亲密关系里也得不到尊重。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改变旧模式,改变平常的说话方式,选择另一种不同的方法与人沟通,多一份觉察,打破自己旧有的沟通模式,让新的模式产生,以至于能帮助自己探索到更有效的沟通模式。
关键词:沟通的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