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乌鱼汤的做法手术后喝)
本文目录一览:
- 1、乌鱼简介
- 2、乌鱼的人类免疫细胞的拆迁队是什么细胞类型的功效与作用
- 3、乌鱼是黑鱼吗
- 4、乌鱼是什么鱼
- 5、乌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乌鱼简介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生态特征.谢谢
解析:
乌鱼,又名黑鱼、生鱼、鳢鱼、才鱼等,属鲈形目,鳢科。在我韶关市植发医院国,鳢科鱼类有两属:鳢属和月鳢属。鳢属内有乌鳢(及黑龙江亚种)、斑鳢、甲鳢、眼鳢、点鳢、鳢、纹鳢等7种;月鳢属仅有月鳢一种。目前作为养殖对象的是乌鳢和斑鳢。
乌鳢除高原地区外,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北至黑龙江一带,尤以湖北、江西、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居多。长江流域以南亦有,但较少见。乌鳢的黑龙江亚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的南部以及乌苏里江流域和兴凯湖、松花江等沼泽地带。斑鳢则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等地较常见。
乌鳢肉质细嫩,口味鲜美,且营养价值颇高,因而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是人们喜爱的上乘菜肴。此外,鲺鱼还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健脾利水的医疗功效。病后、产后以及手 术后食用,有生肌补血、加速愈合伤口的作用,也可治疗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等症。
乌鳢对外界环境要求不严格,生活适应能力较强,即使在溶氧不足的水域中仍能生存。乌鱼在养殖上要求不高,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乌鱼渐成为特种养殖品种一族,乌鱼的养殖技术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鱼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
乌鳢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
乌鳢鱼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 *** 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
乌鳢背鳍颇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距吻端较近。腹鳍短小,起点于背鳍第4-5根鳍条下方,末端不达 *** 。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起点于痛鳍第15-16根鳍条下方。尾鳍圆形。 *** 紧位于臀鳍前方。
乌鳢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臀鳍基底上方。胃呈囊状,幽门垂2个,粗长,约为肠1/3。肠短双曲,长于体长二分之一。
乌鳢的黑龙江亚种主要特征为:背部颜色为深绿黑色,体侧有不规则黑绿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鳍和臀鳍色浅。
乌鳢与斑鳢的主要差别是:乌鳢体较长,斑鳢钵较短;两者头顶部斑纹也有明显差别: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斑鳢头顶部则呈近似"一八八"三个字之斑纹;此外,乌鳢的头比较尖长,更似蛇。
(二)生活习性
乌鱼是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乌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不将头露出水面。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乌鱼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乌鱼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乌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饵料不足时,亦会向他池转移,转移时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三)食性
乌鱼为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家幼鱼)乌鱼的游动速度快,但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 *** 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乌鱼的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上下。据解剖,一条500克重的乌鳢,在较短时间内吞食10厘米长的草鱼种8尾。乌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食体长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类个体。其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摄食量大;当水温低于12℃时即停止摄食。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动物性饲料不足时,也能以豆饼、菜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为食。
(四)年龄与生长
乌鱼生长速度相当快,但不同地域、不同的环境中,乌鳢与斑鳢的生长速度不尽相同。
乌鳢当年孵出的鱼苗,年终平均体长可达15厘米,体重50克左右.根据在太湖采集的标本,各年龄组体长和体重为:1冬令鱼体长14.2-19.2厘米,体重115-428克;2冬令鱼体长24-28厘米,体重350-760克;3冬令鱼体长32.厘米,体重605-1000克.
斑鳢各年龄生长速度为:1冬令鱼体长19.0-39.8厘米,体重95-760克;2冬令鱼体长38.5-45.0克米体重625-1395克;3冬令鱼体长45.0-59.0厘米,体重1467-2031克
在人工养条件下,当年个体重可达250克,翌年达500-1000克。
(五)生殖习性
乌鱼的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华南地区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
乌鱼性成熟年龄,在不同的地区也略有差异.在华南地区通常体长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鱼性腺已成熟,而长江流域一带则需要2冬令和体长30厘米左右才能产卵。乌鱼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怀卵量、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乌鳢的怀卵量通常每公斤体重约为2-3万粒.0.5公斤重斑鳢产卵量一般为0.8-1万粒,个别可达1.1-1.2万粒。
产卵方式是营造巢类型.产卵前,性成熟的雌雄亲鱼成对地游动在产卵场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营筑略呈环形、直径约0.5-1米、漂浮于水面的鱼巢.巢筑成后,在风平浪静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鱼相互追逐、 *** ,然后雌鱼在鱼巢之下接近水面处,腹部向上呈仰卧状态,身体缓缓摇动而产卵于巢上.与此同时,雄鱼以同样姿态 *** 于此。鱼分多次产卵。产卵后亲鱼守于巢底,保护鱼卵,免受侵害。
乌鱼的卵金黄色,有油球,为浮性卵,卵径2毫米左右。鳢黑龙江亚种卵径略小,约1.5毫米。精卵的孵化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较低时,孵化化时间较长;水温较高,则孵化时间短些.刚孵出的鱼苗全长3.8-4.3毫米,体遍布黑色素细胞,胸鳍原基出现,油球和卵黄囊使体部明显膨大,外形象蝌蚪,常侧卧漂浮于近水面,运动能差,依靠吸收卵黄而生。苗全长达6.1-6.2毫米时,胸鳍、鳃裂和口均已出现,卵黄内油球位置移至腹部,常呈仰卧状态于水面,并能向下作短程垂直运动.开始摄食,亲鱼随群保护.全长达7.4-7.5毫米时,全身黑色,卵黄囊消失,集群游动,开始摄食,亲鱼随群保护.全长达15.5毫米时,体呈黄色,奇鳍末端呈黑色,背鳍、胸鳍和臀鳍已具鳍条,腹鳍则始现鳍条,开始分散游动,亲鱼亦停止护幼。
乌鱼的功效与作用
核心功效
补充营养、美容养颜
乌鱼简介
乌鱼又称乌鳢、斑鳢、黑鱼、斑鱼、生鱼。乌鱼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鱼纲,鲈形目,鳢科,其分布极为广泛,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乌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乌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苗种来源广、繁殖快特点,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功效作用
补充营养:乌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食用有补充营养的作用。
美容养颜:乌鱼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同时含有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成分可以作用于肌肤,促进水油平衡、细腻,而且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肤的弹性细胞合成,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痔疮患者、幼儿以及老人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乌鱼汤:将乌鱼杀好去鳞,并切块清洗干净。在炒锅中加入一些食用油,待油热后倒入乌鱼块翻炒至八成熟,随后直接倒入适量开水,转为中火开始炖制,经过半个小时左右时加入胡椒粉、食盐调味,这时鲜美细嫩的乌鱼汤就制作成功了女人抗衰老保养吃什么药最好。
乌鱼是黑鱼吗
乌鱼是黑鱼。
乌鱼是黑鱼,学名为乌鳢,是鳢科、鳢属的经济鱼类。还叫生鱼,财鱼,蛇鱼等。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食用后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因此很受欢迎。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微水流中,遍布江河,水库,湖泊,池塘等水域。
乌鱼的介绍
乌鱼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有黑色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
乌鳢为底栖肉食凶猛性鱼类,平时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丛生的浅水区,潜伏在水草中等待时机追捕食物,夜间有时在水的上层游动。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以水生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成鱼则捕食其他鱼类。
分布于中国各大小水系、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远东。乌鳢肉中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其鱼肉细嫩厚实,通常处理成鱼段或鱼片后烹调。
乌鱼是什么鱼
乌鱼是黑鱼。
黑鱼,鳢科鳢属动物,是中国一种常见的食用鱼。黑鱼体长而圆,头尾相等,鳞细色黑,有斑点花纹,有舌、齿及肚,背腹有刺连续至尾部,尾部没有分叉,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生性凶猛,食量较大,其栖息于水草丛生或淤泥底质的水域中。
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
生活习性
乌鳢属于淡水底栖性的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或淤泥底质的水域中,遍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水田等水域,对水体中的环境因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对溶氧量、水温以及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16至30℃是乌鳢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当春季水温恢复到8℃以上时,通常会活动于中上层的水体中;夏季时节乌鳢多活动于上层的水体中;当秋季温度低于6℃时,此时乌鳢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层的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埋在淤泥中越冬。
乌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乌鱼是淡水鱼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的江河、湖泊、池沼中。乌鱼又称乌鳢、斑鳢、黑鱼、斑鱼、生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苗种来源广、繁殖快特点,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乌鱼
乌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其分布极为广泛,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乌鱼是生活在静水水体或水流缓慢水体中的一种凶猛肉食性鱼类,一般隐蔽在水草丛中或水质易浑浊的泥底水体中。
乌鱼的食性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别显著,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为食,体长3~8厘米时以水生昆虫的幼虫等为食,鱼种到成鱼阶段,主要以泥鳅、鲫鱼等为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